摘要:
一、Looping的意思是,老師帶班,不以一年為限,能夠連續數年帶領同一班級,年限不拘,可以兩年或更久。儘管研究結果相當正面,在歐洲施行也很成功,但美國學校卻很少採用此一措施。
二、相關文獻顯示,Looping好處多多。
1. 減輕學生升上新學年的焦慮
2. 學生有更多時間建立人際關係,幫助學習。
3. 提高家長支持度,增進親師關係
4. Looping避免更換老師的適應期,新學年一開始就能步上軌道,因而能增加約一個月的學習時間。
三、教師看法
Looping能提高學生學業與家長參與。教師從實際經驗也發現下列優點。
1. 深化師生關係與親師關係,對害羞的學生有大有助益。
2. 教師有至少兩年時間,教導學生學會基本知識。
3. 新學年開始沒有轉換適應期,能多出一個月的上課時間。
四、歐洲經驗
1. 義大利學前教育: 三年一輪替換老師
2. 德國: 老師最多可以一帶六年,同個老師有助學生學習
3. 華德福教育: 70年前起源於中歐,1928年進入美國,也有類似做法,學生由一到八年級都由同一老師施教。
五、結論
學業方面優點
1. 學業表現進步
2. 多出一個月學習時間,此外暑假的閱讀作業與報告,也能幫助學習
3. 學習遲緩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不需特意留校
4. 師生、親師有更多時間,建立關係
社會方面優點
1. 減輕新學年的焦慮
2. 有更多時間建立正向的同儕關係
3. 學校更能作為學生的社會安全網
4. 強化學校與群體的社區意識
5. 害羞學生更能建立自信
缺點
師生人際衝突,但此一問題在一般的班級也會發生。衝突情況並不多見,可把問題學生轉班,解決問題。
評析:
在台灣的國小教育階段,大多學校都以兩年為一年段區分低、中、高三個年段,不同年段由不同導師帶領,升上國中後七至九年級原則上也不更換導師,所以如同文獻所述,Looping的方式可強化導師與學生、家長間的關係。對於導師而言,第二年後因了解學生學習方式,可藉由不同教學方式,給予個別化教育,增進學生學習成效;對於學生而言,學生必須花時間適應老師教學方式,第二年不更換教師害羞的學生因熟悉教師,在課堂上較容易發言,對於不懂的問題也較敢發問;
對於家長而言,因有較多時間建立關係,親師之間的聯繫將有助於學生的學習。
但是Looping也有其缺點,學生若無法適應教師教學方式、親師溝通若無法達到共識,不更換導師的後果將導致親師生的關係惡化,且在國內現行法規,若無非常特殊原因(體罰、性侵等…)學生是無法轉班的,唯有轉校一途,且若轉回原校也必須轉回原班。
歐洲各國的Looping方式有的採取三年、甚至更久才替換老師,但因國情不同做法也不相同,而國內國小階段採取兩年一輪的方式,不僅可增進侵師生的關係,也可避免親師生因適應不良而衍生的衝突問題發生。
參考文獻http://www.ericdigests.org/1998-2/looping.htm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校長該如何因應?
一、從政策面考量
1. 提高教師編制。
2. 降低班級人數。
3. 由教育部是各學校規模明定學生招生人數限制,避免學校新生入學數大量減少。
二、從現實面考量
1. 明定學校內超額教師超額標準及作業流程。
2. 建立教師社群,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3. 發展學校特色,建立品牌。
4. 積極行銷。
5. 建立全校教師共識,提高學生升學率。
6. 加強學生管教,落實學生輔導,降低中輟生比率。
1. 提高教師編制。
2. 降低班級人數。
3. 由教育部是各學校規模明定學生招生人數限制,避免學校新生入學數大量減少。
二、從現實面考量
1. 明定學校內超額教師超額標準及作業流程。
2. 建立教師社群,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3. 發展學校特色,建立品牌。
4. 積極行銷。
5. 建立全校教師共識,提高學生升學率。
6. 加強學生管教,落實學生輔導,降低中輟生比率。
訂閱:
文章 (Atom)